古人有云:“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。”从古至今,诚信被视为个人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大学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舞台上,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,更要培养诚信品质,争做新时代诚信青年。
何为诚信?
“诚”的内容包括两方面:一是真实,二为诚恳。真实的意思是不有意歪曲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,诚恳的意思是不有意歪曲自己主观意图的本来面貌,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。真实与诚恳结合起来,就构成了“诚”的基本内容。
“信”字由人字旁加一个言字组成,指的是人说话要算数,对自己的承诺负责,要言而有复,诺而有行。即守承诺、外信于人、讲信用,主要指主体“内诚”的外化,言必信,行必果。
“诚”与“信”一组合,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,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,其基本含义是指守诺、践约、无欺,讲求信用。千百年来,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,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。
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人们相互信赖和相互依存的重要前提。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,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广泛的引领作用。
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,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德,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。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,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,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诚信形成了社会的重要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。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,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所以我们作为大学生,更应该明白诚信的重要性。
一、考试诚信
“诚信考试”是对知识的尊重,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,是检验学习效果、提高教学质量以及选拔、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。因此,考试也就特别需要"公平"与"公正"。诚信考试不仅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,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告诫:对自己负责。
二、学术诚信
近年来在学术上剽窃抄袭与侵占他人研究成果的事件常被报道,伪造、修改研究数据的学术腐败行为也时有发生。对于学术造假者,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,还会因此失去学位职称或被停止执业行为。
三、交往诚信
人无信不立,真诚待人,诚实守信是社会交往中极为重要的品质,也是建立信任的基础。如果一个人保持诚实,那么他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,这有助于建立健康和长期的人际关系。诚实是一种道德品质,它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。我们应保持诚信交往,做到待人诚恳、信守诺言、取信于人,营造健康的交友关系。
四、资助诚信
近年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,国家助学贷款、国家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种类繁多,数额巨大。但仍存在部分同学为了获得资助,谎报家庭收入、弄虚作假、认定过程中“拉帮结派”、评选过程中排挤现象等。此类行为会在个人档案和个人征信中留下负面记录。作为高校学子,我们应当做到诚实守信,实事求是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自强自立、勤俭节约,共同营造良好的诚信资助氛围。
五、还贷诚信
助学贷款助我们圆大学梦,我们应诚信如约还款。以信待人,以信处事;我们大学生应自觉维护自身信用,诚信立身;自觉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还款付息,坚决杜绝拖欠助学贷款本息等现象,建立良好的个人征信记录,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。自觉接受学校和经办银行的监督,在未还清助学贷款之前,主动和学校、助学贷款经办银行联系,及时告知最新的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。
六、就业诚信
正如古语所言: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。同样,找工作拼的是实力,拼的是自己所学、所练、所获。就业求职过程中,抄近道、耍手段、弄虚作假非但不是英明之举,而且在无形之中将自己“丑恶”置于无形。
俗话说:“撒完一个谎,总需要更多的谎言来自圆其说”。真的假不了,假的真不了!我们要坦然面对求职机会,不要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与业绩,美化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经历,甚至伪造获奖等荣誉证书。我们要守住自己的诚信底线,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。
诚信,是公民的道德基本规范,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灵魂,是一个公民立足的基石。诚信,是一种品行,是一种责任,是一种道义,是一种准则。愿我们在漫长的一生中,争做诚实守信人,踏踏实实为目标而拼搏,在梦想路上坦然前行。